这个小摊位于市区水东小学附近,找起来颇费一番功夫。当天晚上9时许,记者来到摊位,看到摊前已有不少顾客了,很多顾客正轻车熟路地点菜买单,记者了解到,还有不少顾客是特意跑来尝一尝味道的。
小摊上主要卖3种串,分别是牛肉、鱿鱼和里脊肉。天气好的时候,还有麻辣海鲜和时蔬。晚8点出摊以后,摊主张曜翀、吴燕夫妻俩忙得团团转。“晚上8点左右是第一波高峰,主要是过来吃饭的,随后就会来第二茬喝酒的客人。”吴燕说,生意好的时候,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。
(资料图)
别看这个小小的摊位,“张吴记”一天的流水堪比很多餐饮店。“平时一天能卖1000多串,高峰期客人等餐要半小时左右。”吴燕说,周末更是一场“苦战”,人最多的时候出餐得个把小时,为了减少客人等待时间,他们还雇了两位师傅烤串。
“刷抖音发现这个小摊,来尝了一次确实不错,就推荐给不少朋友,现在大家周末总会约着一起来吃个宵夜。”市民小周告诉记者,相比之下,这里的烤串味道不错,食材比较新鲜。
“这些烤串的食材都是我们新鲜采购,自己调味腌制手工串起来的,口感肯定和买来的半成品不一样。”吴燕介绍,调料的配方是自己研制的,为了保证品质稳定,每种调料都有精确的克数标准。
等到闷热的夏夜逐渐转凉,密集的人流逐渐散去,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了,吴燕夫妇收拾完杯盘狼藉的摊位,到家时往往已经快天亮了。
“摆摊两年了,每天忙十几个小时,已经习惯了。”吴燕笑着说,她和丈夫都是仙居人,大学毕业后来到丽水,“他做涂料,我卖服装,前两年装修行业不景气,所以尝试摆起小摊。”
一开始,张曜翀支个小摊卖冰粉,吴燕下班后一起帮忙。“那时候我们住四楼,每天晚上把冰粉抬下来,再用一辆小三轮拉到摊位上。”张曜翀说,到了冬天冰粉卖不动了,他们才转而卖烤串。
“不过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,有时候摊上就是没有客人,但人家的生意依然很好,内心就很焦虑。”张曜翀说,有几天收摊回家拉着没卖出去的食物,第二天只能丢了,别提有多难受。
摆摊的收入受天气等很多因素影响,为了让收入稳定些,张曜翀夫妇总是很小心地控制菜品的总量和质量。“一般能卖多少我们就备多少货,要保证口感好,品质稳定。”张曜翀说,客人都奔着他家的味道来,不能让客人失望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“张吴记”慢慢有了口碑,生意逐渐红火起来,吴燕也辞去工作全职摆摊,去年年底他们花6800元买了一辆定制的三轮车。今年他们还请了4个阿姨串串、2个师傅烤串。“我爸妈也在摊位上帮忙招呼客人,一家人齐心协力把生意做起来。”张曜翀说。
走在丽水街头,不难发现小摊越来越多,年轻人成了摆摊的主力军。“前两年摆摊的都是叔叔阿姨,我们刚开始摆摊还觉得怪不好意思的。”吴燕说,摆摊实在是辛苦,最累的时候,他们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,人也瘦了一大圈,“不过只要肯吃苦、肯动脑,日子总会好起来的。”
作者:记者 谢佳俊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太平洋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